近年来,《封神演义》这一经典故事又重新引发了大众的关注。无论是姜子牙手持打神鞭的形象,还是哪吒这个混世魔童的角色,都深深地刻在了人们的脑海里。当然,小说中的反派角色,如申公豹、妲己和商纣王,也为故事增添了不少色彩。可是,这些都只是神话故事,与真实历史有着不小的差距。
在《封神演义》中,商纣王被塑造为一个十恶不赦的暴君。他不仅对百姓施行残酷的暴政,还对自己的亲叔比干下手,甚至施行炮烙之刑,囚禁箕子、姬昌,并将姬昌的儿子伯邑考做成肉丸给自己食用。小说中充斥着对商纣王的强烈恶意和批判。
然而,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商纣王并不像小说中那样完全没有作为。虽然他在治国理政上的确有很多问题,但他也是一位具有雄心壮志的国君。商朝的灭亡并非完全是因为纣王的暴政,而是由于在他面临外敌东征时,主力军被困在战场,无法回援,导致商朝丧失了国土。
展开剩余78%商朝灭亡之后,商朝的贵族和遗民们的去向成了一个问题。虽然周武王带领的伐纣大军只有大约4.5万人的规模,但他们联合了其他势力,攻破了朝歌城,打败了商朝的军队,瓜分了商纣王的财富。然而,周人并没有完全消灭商朝的影响力。由于商朝遗民对商纣王的感情仍然深厚,周人即使打败了商朝,也面临着商朝余部的反击。
在商朝的遗民眼中,周人不过是来自西方的蛮族,他们的礼法和信仰与商朝的传统大相径庭。商人信奉鬼神,巫术盛行,而周朝则更注重礼制和道德教化。在商纣王改革过程中,他试图削弱神权,推行宗教改革,但遭到了强烈反对。比干作为掌握神权的大祭司,不仅反对纣王的改革,而且还通过占卜和巫术影响了很多人的看法。
纣王用炮烙之刑处死比干,实际上是宣战于神权,这一举动在当时的社会中掀起了极大的震动。这种冲突加剧了商朝内部的不满,也给周人提供了机会,帮助他们推翻了商朝。
尽管周人最终打败了商朝,商朝的遗民并没有完全臣服。周武王意识到,如果他让这些遗民继续保持强大势力,可能会对周朝构成威胁。因此,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限制商朝遗民的力量,包括将殷商的遗民分封到周围的国家,并在商朝遗址附近设立了防线,以防止他们的反击。
然而,周武王也非常清楚,商朝遗民并不会轻易被消灭,尤其是在他们对商朝的感情依旧深厚的情况下。因此,他决定留下商纣王的儿子帝辛,在朝歌城继续供奉商朝的鬼神,确保商朝的香火不会熄灭。尽管如此,周武王也开始设法限制这些遗民的权力,避免他们成为周朝的隐患。
周武王去世后,周成王年幼,由周公旦辅政。但周公旦也面临着来自商朝遗民和其他贵族势力的挑战。尤其是武庚和管叔鲜联合发动了“三监之乱”,企图通过暴力手段掌控周朝的权力。但经过三年的战斗,周公旦最终平定了乱局,彻底消除了商朝遗民的反抗。
周公旦将商朝遗民重新分封,确保他们不再形成统一的威胁。微子启被派往宋国,而箕子则被送往其他地方,分别管理商朝遗民。尽管这些遗民在周朝的统治下得以继续生存,但他们始终无法完全摆脱商朝的影响。
例如,卫国和宋国就是在商朝遗民的影响下保持着一定的巫术和礼制传统。尤其是宋国,保留了许多殷礼,直到宋襄公时期,这种传统依然没有改变。箕子则带领一部分商朝遗民迁徙到了朝鲜半岛,建立了箕子朝鲜。虽然今天的韩国不承认箕子朝鲜的存在,但历史的事实依然无法改变。
总的来说,商朝虽然灭亡,但商朝的文化和遗民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存在,影响着后来的许多国家和民族。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影响,不仅仅体现在遗民的生活方式上,也深深植根于各地的文化传统和信仰中。
发布于:天津市美港通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